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全解析,迴避?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怎麼好幾天都沒跟我聯繫?會不會和別人好上了?我要不要給他發個微信?可是憑什麼他就不能主動聯繫?要不我找他朋友問問?......」
戀愛中的你遇到過類似狀況嗎?經常這樣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正是焦慮傾向者的常見心理。
本文我們就了解一下親密關係中的四種依戀風格,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以及每種風格的特點和調整方法是什麼。
一、依戀類型
依戀(attachment)這個概念,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原本用來解釋嬰兒與養育者之間的情感聯繫。
1978年,他的學生Mary Ainsworth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嬰兒的三種依戀類型:安全型(Secure)、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迴避型(Avoidant)。
安全型依戀:當嬰兒需要照顧時,養育者總是及時回應的話,嬰兒就會感受到安全、愛和自信,表現得更愛笑,不拘謹,容易交往。
面對新環境勇於探索,並會尋求養育者的支持。焦慮-矛盾型依戀:當嬰兒需要照顧時,養育者是否回應是不確定的,嬰兒會努力找尋,表現得更容易緊張和過度依賴。
面對新環境大哭大鬧,不敢面對。迴避型依戀:當嬰兒需要照顧時,養育者總不回應,態度冷漠,嬰兒會陷入抑鬱,表現得充滿懷疑,無法信任他人。
害怕也不會向養育者求助或尋找安慰。
後來研究者發現成年人在親密關係中也有類似表現,且與幼兒時期的依戀模式基本一致。
到1990 年,人際關係專家巴塞洛繆(Bartholomew)在嬰兒的三種依戀類型的基礎上,提出成年人的四種依戀類型。
這四種依戀類型是根據兩個維度的變化區分出來的。
一個維度是「迴避」,一個維度是「焦慮」。
高迴避者與人親密時容易感到不安,低迴避者與人親密時感覺輕鬆。
高焦慮者害怕愛人不關注自己,或因為自己不夠好而離開,低焦慮者則不擔心這些。
兩個維度高低組合出來的四種依戀風格是:安全型(Secure)、痴迷型(Preoccupied)、疏離型(Dismissing-Avoidant)、恐懼型(Fearful-Avoidant)。
除了安全型,其它三種可以合稱為不安全型。
二、依戀類型的影響因素、變化和分布
雖然存在先天因素的影響,但嬰兒時期的照料模式是形成依戀類型的關鍵。
養育者回應更敏感及時的,更容易發展成為安全型。
養育者很少回應的,更容易發展成為不安全型。
就算是天生的敏感易焦慮氣質,經過養育者更多的注意和回應,一歲後也會表現得自信和安全感增加。
依戀類型在後天是可以變化的,不同時期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比如會受經歷的影響。
經歷過感情失敗的人,會本能地保護自己以免再次受傷,所以會向不安全型變化。
每個人的依戀類型不都是典型單一的,有的人是兩種類型的交叉。
甚至有人在兩個維度上都居中,這樣的情況不屬於任何一種依戀類型。
就算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和情境下,也有不同的類型表現。
比如,有可能,面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現出焦慮型。
而面對不喜歡的人,就變成了迴避型。
據調查分析,美國的安全型人數有50%,痴迷型為20%,疏離型為25%,恐懼型為5%。
但亞洲地區的安全型不到50%,也就是說,在亞洲,不安全型的人更多。
三、四種類型詳解
1、安全型(低迴避、低焦慮)
可以很安心地與人親密,並建立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的關係。
不擔心被拋棄。
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是積極的,認為自己值得愛,他人也值得愛和信任。
2、痴迷型(低迴避,高焦慮)
渴望與人親密,又懷疑對方並不想和自己親密,很擔心失去,有強烈的情感依賴和饑渴。
會做許多努力以獲得關注和愛。
對自己的評價消極,覺得自己低價值、不值得愛。
總想努力得到他人的讚許,尋求認同。
容易感覺被誤解和不被重視,對別人的負面評價非常敏感,喜歡誇大負面信息,讓自己更加焦慮。
常處於懷疑、又愛又恨、拿不起放不下的矛盾中。
人們常說的「作女」大多出現在這種類型。
3、疏離型(高迴避、低焦慮)
迴避親密接觸,難以信任和依賴對方,追求獨立,因此容易讓愛人陷入焦慮。
對負面情緒和信息有迴避傾向。
往往在關係還沒進展就開始退縮,覺得對方不可靠,親近他們的企圖會讓他們緊張。
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積極的,自認為有價值,覺得自己可以不需要依賴他人,因此不太在乎他人是否喜歡自己。
他們希望和愛人保持清晰的邊界,反對依靠。
不需要對方為自己付出什麼,因為他們也不打算有所報答。
出現衝突的之後會拒絕一切溝通。
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尋求的是個人的滿足和期望。
人們常說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三不」男人,最容易出現在這種類型。
4、恐懼型(高迴避、高焦慮)
內心期待親密關係,但因害怕受傷,而表現出猶豫和抗拒。
既想依賴又希望獨立。
這種對依賴的牴觸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對自己的評價較為消極,怕被拒絕,或擔心自己離不開對方,因而避免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進入親密關係之後,又擔心被拋棄,時常感到恐懼。
愛人不在身邊時不安,愛人在身邊又有點厭煩。
在親密關係中,希望有掌控感、自我價值的證明感,追求平靜與輕鬆。
與愛人有衝突時,他們更喜歡以間接方式表達不滿,如疏遠冷淡。
他們也容易做「愛的逃兵」,想做先放手的人,以此緩解內心的焦慮和被控制的感覺。
對親密關係既渴望又恐懼的心態,讓他們表現得若即若離,總在親密與疏遠之間掙扎。
因而,恐懼型最容易將自己陷入無序和混亂。
A、恐懼型和痴迷型的最大區別
痴迷型與恐懼型的人都容易焦慮,都常常擔心被拋棄、被拒絕、被傷害,對愛人的情緒和行為非常敏感,會因為一句話一個眼神而感到不妥。
但他們在不安和焦慮時,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痴迷型的人情緒表達直接。
例如直接發脾氣,過後可能會後悔,又主動討好來緩解不安。
恐懼型的人情緒表達間接。
他們會壓抑和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假裝若無其事,只是變得疏遠或冷漠。
B、恐懼型和疏離型的最大區別
疏離型與恐懼型的人都喜歡迴避,都對親密感到恐懼,不喜歡愛人依賴自己,對於愛人試圖操控自己或侵犯私人邊界的行為格外警惕。
甚至,他們會對愛人總向自己傾訴而煩躁不安。
但區別是,他們的迴避是否一以貫之:
疏離型的迴避是一以貫之的。
他們既不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希望愛人對自己產生情感依賴。
他們甚至不太關心關係的進展,更不會擔心被拋棄。
因此,常給人不坦誠、難以親近的感覺。
恐懼型的迴避則反覆無常。
感覺對方過度依賴就逃跑,但真的疏遠時,又會焦慮,擔心被拋棄。
他們的疏遠和冷漠,不僅為了逃脫控制,可能還有「被動攻擊」目的。
C、恐懼型和疏離型的相近點
恐懼型和疏離型都是高迴避型,都很需要私人空間,過於親密的關係會讓他們覺得被控制。
他們隨時處於防禦狀態,似乎可以隨時抽離、關閉情感大門。
他們常壓抑對親密關係的需要,表面看起來很獨立,哪怕愛人鬧分手,也往往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許多迴避型依戀者有一個現象:一直在尋找愛情,卻總是有始無終。
他們總會在戀情進展到穩定階段後,出現冷漠和退縮,想要逃避。
有點兒像大家口中的「花花公子」。
其實,那只是因為他們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和自我保護。
四、如何調整
安全型的最理想。
其它三種應該如何調整呢?
1、痴迷型
痴迷型的人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學會認識自己的價值,意識到自己是值得被愛和珍惜的。
明白自己的價值不需要他人的認可,而應該由自己決定。
不把尊嚴和掌控自己的權利交給別人。
學會自我滿足,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學會客觀地帶有建設性地表達情緒和需求,而不是指責。
比如:「你不回復我的信息,我感覺很不好,害怕失去你,下次能一有空就回我嗎?」
設置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學會堅定和不輕易妥協。
2、疏離型、恐懼型
這兩種都是迴避型。
要學會對愛人負責。
學會表達愛,你的獨立只是你沒給自己表達愛的機會。
學會表達心中的不安,而不是用不接電話、不回信息這樣的冷漠方式去逃避。
因為成長記憶中的「羞恥感」是影響恐懼型依戀的重要因素。
因此,可以試著去釋放和表達那些被羞恥感所壓抑的情緒。
比如,當對方不接自己電話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先對自己說出當下的感受:「他沒接我的電話,這讓我感到很擔心。
」而不是急忙壓抑感受,疏遠對方。
學會坦然地愛人以及被愛。
要明白,人與人的靠近不可能完全無痛,但不像想像中那樣危險。
如何與迴避型的人相戀
迴避型依戀者外表獨立,其實內心沒有安全感,害怕被不真誠地對待,所以,請對他們坦誠,不要故意說些拐彎抹角的話來考驗他。
如果你的愛人是恐懼型依戀者,提醒自己,他變得冷漠是想表達焦慮不安,不要報復性地疏遠,也別逼他親近,要給他空間,讓他感受到你會持續地存在於關係中。
以上。
只要親密關係中的雙方都有真誠的愛,由衷地願意為關係的發展調整自己,無論是什麼依戀風格的組合,都可以跨越隔閡,攜手同行!
好好一個人,為啥談了戀愛就變了?
編者按:好好一個人,為啥談了戀愛就變了呢?在愛情里,有人高冷寡淡,有人依賴黏人…依戀類型一旦不符,感情很可能會無疾而終。知己主義(微信公眾號 zhijizy)出品作者: BeritBrogaar...
愛情模式深度解析|「每個月總有30天感覺自己不被愛」
就在上周,一個寶寶才3個月大的朋友跑來找我傾訴:「最近老公總是要到11、12點才回家,回家也不怎麼跟我說話。你說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朋友非常焦慮,她說:「你看我身材走樣了,皮膚變差了,脾氣也越來...
是什麼決定了你戀愛中的表現?|再談「依戀類型(Attachment Styles)」
已經有細心的讀者發現,我們昨天沒有例行推送……真實的原因是,最近創始人的身體出了些小bug,一周跑五天醫院 ಥ_ಥ 就這樣,今晚還給大家翻譯了一篇後台一直有人要求的依戀類型相關的文章。本周因為創...
天天擔心會失去你的人,為什麼最後會先離開?
卡達克斯(Cadaqués)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的一座濱海小城,是許多歐洲遊客在炎熱酷暑時蜂擁而至的度假勝地。但是,在春秋兩個季節,這裡的居民都生活在對一種狂暴...
對未接電話的態度,判斷你是什麼類型的戀人,非常準
心理學家們認為,伴侶之間的互動模式,事實上是人們對早年與照顧者(主要是父母)之間互動模式的一種「投射」。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我們與父母之間形成的對彼此的信任與愛的表達方式,成為了我們成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