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領取專屬「命中注定」 | 依戀類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 iF親密關係研究室

▲ 關注我們,敞開心扉

原創插圖by:llllfy_

上期「麵包」我們與大家聊了聊青年人有關愛情、婚姻出現許多現象級問題的原因,希望大家可以放鬆下來,慢慢的看清內心的自己,以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為目標去尋找那個真正的伴侶。

這次如約定所說,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如何得以判斷對方是否是自己的「命中注定」。

/01/

「命中注定」→歸屬滿足

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伴侶也是為自己找的。

當我們擁有高質量親密(自我接納他人的程度)的伴侶,將不會出現猜忌、疑慮、信任缺失、忠誠喪失,這將是我們在親密關係里畢生所追求、磨合的目標,這是後話。

而當人們長期處於孤獨無伴的狀態時(親密關係喪失),不但會表現出強烈的緊張應激反應(Schachter,1959)免疫反應也會變弱,更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

據調查人們離婚後比婚姻關係美滿時血壓更高,免疫力系統更弱(Kiecolt-Glaser&Newton 2000)。

當我們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內心歸屬需求上時,滿足歸屬需要就顯得比我們伴侶的身份、地位重要的多,只要我們能從他們身上能得到持續的關愛和包容,我們的歸屬需要就會得到滿足,當然這也是相互的。

總的來說,我們的幸福感取決於歸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

因此我們所說的「命中注定」便是弱化浮華的外在需求,直視內心,以高度內需為主,用心去匹配到那個TA。

那麼世間人千千萬萬,各有各的不同,我們又將如何去辨別哪個才是適合我們的人呢?

/02/

回歸兒童

「嬰兒依戀類型」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能塑造其人格特質的,必定是受從小經歷的人、事及經驗的影響,而早期的人際關係(幼兒時期)會影響其未來人際關係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家John Bowlby發現,嬰兒依據其主要撫育者(通常為母親)的影響可以在嬰兒時期形成三種不同的「依戀類型」:

  • 安全型(secure)

- 當嬰兒哭喊時,能及時得到耐心呵護的孩子往往能舒心的依賴他人,覺得他人可信任,並能接收到來自他人的安全和友善。

- 他們往往能抱著快樂的初衷與人交往,並且很容易與他人發展出輕鬆信任的關係。

  • 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 當撫育者對孩子時而熱情關注,時而焦慮煩躁、心不在焉,或者有時哭鬧時根本不出現。

那麼這些孩子因為不確定撫育者能否及時回來照顧自己,從而對他人產生焦慮、複雜的情感。

- 他們與人交往時往往會容易變得緊張和過分依賴,並容易對交往中的人有過分貪求。

  • 迴避型(avoidant)

- 當嬰兒的撫育者在照顧時,帶著拒絕或敵對的態度,那麼這些勉強的照顧將會使孩子自然的產生「人是靠不住的」的印象。

- 他們容易在與他人的關係上畏縮不前,時常容易懷疑、遷怒於他人,將很難形成信任、親密的關係。

一旦「依戀類型」形成,兒童在對待他人,以及陌生環境都會產生不同的處理、反應方式。

當他們面臨新環境時,安全型的孩子會跑向媽媽並快速安靜下來,勇敢探索陌生的環境;焦慮矛盾的孩子則會開始大哭大鬧,緊緊抱住媽媽;而迴避型的孩子則會與父母保持距離,即便害怕也不會尋求依賴。

/03/

著眼現在

「成人依戀類型」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出現過其他深度的「親密伴侶」,那他與人交往的關係中必然會高程度的繼承嬰兒時期的依戀類型,人際關係專家Bartholomew指出,成人在處理親密關係時會呈現於嬰兒時期相似的依戀反應。

繼「嬰兒的三種依戀類型」後,Bartholomew依據成人於社會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將嬰兒依戀類型中的「迴避性」分離成了兩種,而他提出的四種「成人依戀類型」,對於我們觀察自我以及伴侶更具有參考價值,以下:

  • 安全型 | 嬰兒依戀類型中的安全型

  • 痴迷型 | 嬰兒依戀類型中的焦慮-矛盾型

  • 恐懼型 | 嬰兒依戀類型中的迴避型分支

  • 疏離型 | 嬰兒依戀類型中的迴避型分支

我們依據Fearful提出區分「依戀類型」的維度為大家畫了一個《依戀雙維度圖》幫助大家區分,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依戀類型不是絕對的:

《依戀雙維度圖》

依照上圖所示:

低焦慮、低迴避的人是安全型;高焦慮、低迴避的人是痴迷型;低焦慮、高迴避的人是疏離-迴避型;高焦慮、高迴避的人是恐懼-迴避型

雖然有四種依戀類型,但痴迷型、恐懼型、疏離型其實都屬於不安全依戀類型。

因此我們依據現狀判斷出自己在迴避親密(avoidance of intimacy)與憂慮被棄(anxiety about abandonment)兩個維度上的程度後,就可以按照自己所占比重較高的依戀類型去確定自身「命中注定」的目標了。

/04/

依戀類型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

有人會說找安全型必定是沒有錯的了,理論上是這麼說,但據《The International Sexuality Description Project》數據調查在亞洲地區,安全型根本不到人數的50%,在中國大多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多為不安全類型,即便為總體為安全型,也可能在兩個維度上呈現中等水平。

為了方便大家規避風險,我們為大家歸結出的以下幾點尋找伴侶的「注意事項」:

A、痴迷型水平較高的人:

  • 特別需要避免與疏離-迴避型的人交往,因為你對於親密關係屬於高需求類型,當你對安全感的渴求得不到相應的重視的話,反而會加重你對親密關係的不安,而疏離型的TA也會越來越厭倦親密關係,無法調整的話,你們將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

  • 要注意的是,痴迷型的人往往容易被疏離、恐懼-迴避型的人所吸引,因為迴避型人對感情表現出來的遊戲情節,若即若離的狀態容易讓痴迷型人獲得「熟悉的焦慮」。

B、迴避型水平較高的人(疏離、恐懼型):

  • 這類人通常表面對親密關係會表現出無需求狀態,但其實他們對親密關係的一樣渴求,只不過表現需求的方式不同,反抗親密不過是他們的防禦機制。

  • 他們在關係中主要索求的是個人的滿足和期待,其表形式為:對另一半強烈的「掌控」;從對方身上獲得不斷的「自我驗證」;高度避免發生任何衝突、爭執;以及關係中的輕鬆感(無責任困擾)。

  • 這類人相對應該找迴避親密水平低的人,也就是對親密關係較為積極的伴侶,這樣有助於自身卸下心防接納他人。

C、安全型水平較高的人:

  • 這類人在感情上更容易接納他人,通常更能滿足雙方在感情上的需求。

    不管是依賴還是被依賴都會覺得心安,不會憂心獨處和不為人接納。

    如果伴侶對象為安全型的人,就請好好珍惜這段關係吧,高度刺激的失戀分手也是可以摧毀安全型人的。

  • 如果自己是這類人的話就儘量避免迴避水平特別高的人吧,畢竟搞不好會自我摧毀,聖母另說。

D、極端疏離型的人:

  • 人生長路漫漫,世間人千千萬萬,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人情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有科學依據的,努力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和心態,相信合適的人就會來找你。

    一輩子裡,能建立一個沒有負擔的關係去分享人生的悲與喜是利於身心的。

希望大家可以依據上述結果對自己和TA具有更深程度的了解,一旦兩個人在關係中,探索到自己和對方心底的癥結,那麼關係中隨之產生的問題和矛盾,也可以從依戀類型的特質中找到其源頭和答案。

依戀類型既然是習得的,那麼自身憂慮和迴避的水平就會不斷受到個人經歷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依戀類型確實會發生新的改變,令人欣慰的是,不安全依戀類型會比安全依戀更容易產生變化,人總是趨利避害的。

而一切趨於安全型的改變,就是良好的親密關係帶給我們的福澤。

為了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以及獲得最高程度的幸福感,與相匹配的伴侶成就一段高質量的關係,不但對自己,對朋友,對家人的關係都是一種良性催化劑。

正確認知到自身人格中的缺失,從伴侶身上得到補足是一方面,在自身缺失的部分不斷的努力自我調整,才能更多方位的完善自我獲得高質量的「愛情」和「婚姻」。

下周六的「麵包」我們將與大家分享「男女」相關的話題,希望大家在異性關係中能正確認識真正的「差異」,獲得對性別的新的認知~

-

References:

Intimate Relationships,5e( Miller,R )( Perlman,D )20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獨自與滾犢子:為什麼你不能離我遠一點!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單身狗?他們總是說:「我並不需要戀愛。」「這世上多得是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談戀愛會耽誤我干正事的。」「男人永遠不會做出承諾/女人會給你設很多陷阱。」就算他們脫單了,也會常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