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改造親密伴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所重點關注的女性,從70後到80後居多,無論單身還是已經有了穩定的親密關係,她們普遍都有兩樣重要的人生課題去完成:

  • 與父母的關係的修復

  • 與自己的關係的修復

而年紀越長越遲進入婚姻的,往往是這兩個課題都需要去學習去面對去完成的。

即使暫時不去面對,也需要在婚姻里去面對。

這兩樣是逃也逃不掉的人生功課。

女生在親密關係中,很容易將與父母的關係投射到男生身上,那些童年未完成的期待、未療愈的傷害,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父母緊張關係帶給自己對情感關係的幻滅和恐懼,那些來自強勢父母所帶給自己的壓抑的釋放渴望,這種種的情感,都在女生全然投入一份感情後一股腦兒全扔到了她的親密伴侶身上。

因為對於她來說,這是一個那麼完美的男人,他滿足了她的種種要求,他是她安置這些期待的安全場所。

只是這一切是以一種女生自己都不知道的狀態進行的,她更不知道的是,這一切只是投射給了一張她心中的照片而已。

當然,照片是無法滿足她的期待的。

當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你投射了很多期待,而你並沒有滿足我,同時,我又覺得我們之間有很深的感情我需要繼續和你在這段感情里時,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改造你。

把你改造成可以滿足我未完成期待的人,改造成我心中的那幅照片。

這個修飾和改造伴侶的企圖,是對方一場惡夢的開始,也是自己的療愈之路的開始。

通常,改造之路會經過以下階段

  • 引起注意(你看看我!你看看我!):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創造一系列的事件,甚至是惹事、挑刺,來引起對方對我的注意。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中的爭吵源頭就是由一個個被偽裝了的「來看看我」引起的。

    製造事端的潛意識是想讓對方呈現出不令自己滿意的狀態,好讓自己可以下手改造。

  • 權力鬥爭(你必須按照我說的做!):在這個行為里,我們表面上是想奪回關係中的控制權,潛意識是在完成小時候對父母權威的反抗,也就是說,我要把你改造成我理想中的父母。

    誰也不願意被控制,於是,男女方在輪流做鬥爭。

  • 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這是改造動作沒有成功實現後的一個反映。

    實際情況是「我不願意承認我改造失敗了」,但卻被「你傷害了我」而偽裝。

    於是,原本通過權力鬥爭來向自己開刀的好機會就此錯過,我們直接舉起了手裡的那把手術刀,刺向了對方。

  • 自我放棄(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沒有辦法承擔向自己開刀的勇氣,也無法用手術刀來完成改造別人,於是我只能放棄,我承認,我並不重要。

    我還是從這段感情中逃離吧。

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改造行動中,與父母關係的課題還未完成,就進入了下一個課題:與自己的關係。

而每一次的爭吵,本質都是舊痛浮現,這其實都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讓我們去踏上療愈自己的征程,先是去療愈與父母的關係,其次是療愈與自己的關係。

其實不僅僅是親密關係,好朋友、閨蜜等,都會成為我們實施改造行為的對象。

但不管多少次故伎重演,但結果都是不變的:我們的需求永遠不可能被滿足。

與此同時,曾經感受到的不被愛的傷痛又開始浮現出來。

這樣的互動,往往讓雙方都產生錯誤的感覺:都是你的行為造成了我的不快!於是,爭吵不休。

其實,對方的行為只是讓我的舊痛浮現的藥引子而已。

改造行動的失敗,導致小時候那個沒有被滿足的期待再一次被放大,因為父母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足夠的愛,而另一半也不願意滿足我,我的期待再一次被強化而幻滅,所以世界上根本沒有人來愛我。

我們內心對改造行動的熱衷來源於我們潛意識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而我們能終止這個改造動作的唯一方法,只能是去理解我們不可能通過另一半來完成對父母的期待、對自己的較勁。

另一半最多只是配合與我們爭吵讓我們去發現自己的這些問題,當問題發現時,就是最好的機會去治療自己。

成長,永遠是自己的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你如何與愛人相處—《親密關係》

婚姻情感一般會經歷的四個階段:月暈效應—幻滅期—內省期—啟示期,在這四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其根本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一、月暈現象:被對方吸引通常是因為情緒上的需求,源自童年未被滿足的需要(歸屬感...

你的伴侶,是你最好的療愈師和「照妖鏡」

1既是伴侶,又是親密的敵人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比較艱難呢?毫無疑問——是創傷比較多的人。很遺憾的是,我們總會找跟自己創傷程度大體相當的人發生戀情。所以創傷多的人,戀愛和婚姻會艱難得多;創傷相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