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快速鑑別出渣男或渣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KnowYourself

來源:知乎

關於與「渣男/渣女」戀愛這件事,我們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思路。

我們的後台也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留言:「我要如何鑑別渣男或渣女」「為什麼我總是喜歡上渣男/渣女」,很多答主提到的「識人/戀愛經驗不足」等原因似乎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與渣男/渣女戀愛,成為所謂的「渣男/渣女收割機」。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無法鑑別與離開渣男/渣女呢?這背後的情況往往比我們想像中更加複雜,比起想當然的「指責」任何一方,了解這種心理的深層原因對我們來說更加重要。

有些人被「渣男/渣女」吸引,可能是雙方有著互相「匹配」的不健康戀愛模式

有一些常見的心理障礙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吸引力,前提是其中一方不健康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剛好符合另一方不健康的需求:

a. 邊緣型人格和依賴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具有對被拋棄的極度恐懼、情緒起伏不定和極其缺乏與他人之間的邊界感等特點,這樣的伴侶對常人而言是很難忍受的。

即使是最親密伴侶,我們也無法接受一個人肆意地入侵、破壞我們的個人邊界,比如對方可能會對伴侶的正常社交行為極端敏感,作出暴怒等傷害對方的行為(這種人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渣男/渣女)。

然而,這樣毫無邊界意識的伴侶對於依賴型人格卻不是問題。

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並且同樣對被遺棄深感恐懼的依賴型人格障礙喜歡順從和依附於他人。

對他們而言,伴侶毫無邊界的要求和占有、忍受伴侶所有的情緒、對伴侶千依百順,反而是一種讓他們更有安全感的狀態。

b. 有問題者與助人者

我們曾多次提到「依賴共生」(Codependency)這個概念,這是一種乍看像愛情,實則卻是一種與愛無關的、病態的關係。

在一段狹義的共生關係中,兩人中需要一方有某些成癮性的問題,比如無法自控地出軌、性癮、嗜酒等,對自己和他人都難以負責任;而另一個人則高度依賴這個人的「問題」和「不負責任」,在過分地看護和管控另一方中獲得自己的價值感——這是一種病態的共生關係。

在依賴共生關係中扮演「助人者」角色的一方,往往「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

他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給予Ta並不需要的過多的關懷,為此可以完全忽略自身的需要。

一段共生關係中,往往兩個人都既是受害者,又是同謀:一方依賴對方,另一方則依賴「對方對自己的依賴」——「成癮者」和「助人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吸引。

這種共生關係的結構十分穩固,這使得兩人即使深陷痛苦,也很難離開對方。

3. 明知是錯的人,卻一次又一次地犯錯

有的時候,人們已經從之前的關係中意識到,自己和某種人並不合適,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不會幸福;但同時,他們又會再次被和那種明知自己應該遠離的人吸引。

反覆被令自己痛苦的人吸引是一種創傷的強迫性重複。

如果一個人在過去的關係中曾經被虐待或深深地傷害,並且問題沒有在那段關係結束前得到解決,比如對方為什麼要傷害自己,那麼這個人可能會不斷愛上類似的人,進入和當初類似的關係,試圖尋找答案。

甚至,他們會幻想在一段類似的關係中能夠解決曾經的矛盾;自己能從「受害者」的身份轉移到「施害者」,主動傷害一個和對方類似的人,來獲得一種虛假的主動權和復仇的快感。

這就是我們說的,「因為太恨Ta,所以愛上了像Ta的人。

常見的一種是,有些人反覆愛上與傷害自己的父親/母親相像的人。

人在幼年時期會本能地渴望和尋求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愛,如果這個願望未能被滿足,它就可能延續到成年後,即使我們表面上壓抑了這種願望。

因此,在童年被父母忽視、否定,怎樣討好都不能得到對方關注和愛的人,會在長大後被和自己父母類似的人吸引。

在潛意識中想要從這些和他們相似的人身上得到曾經缺失的愛,以這樣的形式來完成童年未竟的心愿。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抗拒這種吸引力呢?

臨床心理學家Lisa Firestone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兩個人能否相互吸引本質上取決於兩個人的防禦機制是否相吻合。

防禦機制,是我們在童年時期形成的特定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它們被用來應對一些令自己痛苦或筋疲力盡的情境,在那樣的時刻保護自己。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兒時的經歷讓我們形成了一些應對世界和難題的方式,這些方式曾經保護過我們,我們相信也願意繼續相信它們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Firestone認為,我們在選擇伴侶時,會潛意識被那些適配我們防禦機制的人吸引。

比如,一個習慣用沉默和抽離來保護自己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個咄咄逼人的伴侶,因為對方的咄咄逼人為Ta提供了很多可以保持沉默的情境。

一個習慣用拚命地追逐和討好來保護自己的人,往往會選擇一個很難被取悅的對象。

這是因為我們不喜歡自己的認知體系被打破,我們會通過主動的選擇,構建出自己熟悉的情境。

由此可見,人們被吸引並不是因為雙方性格有多麼契合,甚至不是因為和這個人一起我們會更快樂。

而是和這個人之間的相處,能夠讓一直以來自我保護的方式能夠繼續存在。

與此同時,和這個人之間的相處也能強化我們對自己的態度和認知。

舉個例子,一個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愛上那些疏離的人。

這是因為,一面這種疏離強化了他們「我果然不值得被愛」的信念,一面在與這樣的人的關係中又能夠最大化地使用自己的防禦機制——痴纏對方,不斷確認對方的愛。

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之處也就在於此,一個經歷過的痛苦的人因此往往反覆經歷痛苦,直到ta願意付出新的痛苦去打破自己、發生改變。

如果吸引你的是無法給你健康親密關係的「渣男/渣女」,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反覆被同一種人吸引這件事本身並沒有問題。

但如果,你在關係中常常是不快樂的,並且感到虛弱,那麼你可能就需要去探究,這些人真正吸引你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那些吸引你的人的共同點或許並不那麼顯而易見。

他們可以是看似很不同的人,不論是外表還是性格。

他們相似的可能只是某種不易察覺的行為模式,或是在特定情況下某種微妙的反應。

第二,在你眼裡,一個人吸引你的地方可能只是一種表象,這種表象下的本質才是你真正需要警惕的。

比如,你可能覺得自己會被那些看起來漫不經心又有些神秘感的人吸引,因為使他們顯得有深度又有趣。

但事實上,你可能是迷戀對方情緒匱乏這個特點,以及被Ta無法理解你這一點吸引。

這種吸引的背後就與你的防禦機制有關。

又或者,你發現自己無法抗拒那種時時刻刻都要求你給予關注的人,你覺得自己可能喜歡自信的人,但實際上吸引你的是他們強烈的控制欲

因此,如果你發覺自己總是喜歡上對自己不好的人,總是進入讓自己不快樂的關係之中,那麼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參考上面的例子,認真覺察這些人之間有什麼共同點,他們吸引你的實質又是什麼。

這種實質很有可能就是在不斷地給你那些負面的防禦機制注入養分的東西。

弄清了這種「錯誤吸引」的本質,你就可以開始思考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除了自省以外,你還需要總結、歸納過去的戀愛中自己痛苦的時刻,以及兩人最後分開的理由——那時的你是清楚為什麼這些人不能是你的伴侶的。

同時,你也需要考慮周圍親友的意見。

人們在處於一段關係中,或是回想過去的關係時,可能都會有自己的濾鏡。

我們不僅會美化過去,還可能會美化自己現下的處境。

旁人固然無法讀取你的感受,但他們能比你更清晰、直觀地看到你在一段關係中整體的狀態。

總是愛上無法好好愛自己的人,也意味著你可能缺乏自我關懷能力。

因此,身邊那些了解、關愛你的親友就可能會比你自己更知道,怎樣才是對你好的方式,什麼樣的人才更有可能給你帶來幸福。

最後,當你自己真正的需求有了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付諸行動了。

你需要有意地試著去與那些一開始可能並不會吸引你,但具備你所需要的好的品質的人約會。

至少在那些人靠近你時,給彼此一個機會,而不是早早地自我設限——「Ta 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這種舒適區以外的嘗試一開始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因為這樣的人會挑戰你固有的防禦機制。

比如,要一個迷戀那種對自己若即若離的人去試著和一個主動接近自己、關懷自己的人相處,他們會不習慣,甚至會覺得反常和不適——為什麼這個人對我這麼好?我又不值得。

Ta是不是有什麼目的?

但實際上,是我們舊時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將我們帶向了錯誤的方向,它讓我們不明白健康的依賴關係是什麼樣的。

試著接觸那些挑戰自己防禦機制的人,就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改變自己對親密關係和自我的錯誤認知,更加靠近真實的、安全的愛。

有時候,你只是不習慣,並不是不喜歡。

最後,如果你還在反覆愛上無法與你建立健康關係的渣男渣女,陷入令自己的痛苦的戀愛中的話,不妨在必要的時候告訴自己:有的時候最吸引你的,也是你最需要遠離的。

斬斷聯繫雖然令人痛苦,卻是你找回自己的生活所必需的。

隨著你越來越健康,你也會越來越少地感到這些關係的吸引力。

願我們都能愛值得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失戀的總是你?

面對親密關係,很多人會有一些困惑,有些人會擔心伴侶離開,於是總向對方提出需求,希望對方證明自己不會離開,另外一些人呢,覺得伴侶沒有安全感,總要自己向他報備,讓人壓抑喘不過氣來!

談戀愛不用想太多,但這五個問題必須想

年輕的時候會想要談很多次戀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於領悟到愛一個人,就算用一輩子的時間,還是會嫌不夠。慢慢地去了解這個人,體諒這個人,直到愛上為止,是需要有非常寬大的胸襟才行。——《初戀50次...

他的心不在我這兒,跟他睡又有什麼意義?

精神出軌意味著對方能在第三者身上感受到他需要的體驗,內心的需求能得到滿足。隨著交流相處的時間不斷增加,對方還有可能愛上第三者。所以,大多數女人認為精神出軌比肉體出軌更不能容忍。那該如何做才能挽回...

愛情的幻影

年輕時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起初兩人愛得火熱,後來我發現對方與我對這段戀愛的理解不同,大約就是我已經全然投入,而他還無法安定下來(不願再進入一段彼此承諾的關係),理解到這點,年輕的我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