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害怕承諾?| 一種確定的未來總讓我想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活中,我遇到過很多抱怨約會對象總是不願意付出承諾的,兩個人關係稍微確定一點,這個風一樣的女孩紙/男孩紙就會逃跑不見了。
但我其實遇到過更多「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忍不住想逃跑」的寶寶。
他們不僅在(激情過後)面對熱情的對象時,總是想逃跑,在面臨其他類型的長期期待時也會想逃跑,例如長期在一個城市居住,或者多年從事同一份工作。
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的愛之三角理論為很多人所熟知。
其中提到親密、激情和承諾是愛的三要素。
而承諾,更是被認為在激情漸退之後感情得以延續的關鍵(Sternberg, 1986; Brockway,2015)。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對承諾的恐懼,不過為了闡述方便,我們還是把語境限定在親密關係的範圍內。
什麼是「承諾」?
以下6條可以供你參照你們的關係是不是一段已經做出承諾的關係:
1. 一種意圖(Intention)
在親密關係中,承諾被認為是人們想要長時間處於並維持一段關係中的意圖(Tan & Agnew, 2016),它本身是一種渴望和願景,即做出承諾的人希望擁有的是一段從當下到未來的長期關係 。
2. 一種選擇
承諾也意味著做出一個選擇,同時也放棄了其他的選擇(Stanley et al., 2010)。
3. 承諾包含個人的(Personal)、精神的(Moral)和結構的(Structural)層面。
社會學家MichaelJohnson(1999)把承諾分為肉體的、精神的和結構的三個不同維度——
承諾的個人層面指的是個體想要和對方在一起的願望;
承諾的精神與道德層面指的是雙方在價值觀和信念上的契合;
承諾的結構層面則包括了其他一些可能影響雙方維持一段關係的因素:是否存在可供選擇的其他對象(或其質量),雙方對於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以及對結束關係所需要的步驟的約定俗成。
也就是說,當你與另一半達成了承諾,你們的關係結束起來應該比隨意的關係花費更多、更嚴肅的步驟。
4. 承諾讓付出成為一種互惠互利(Reciprocal)。
承諾使得雙方願意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為共同的目標付出、甚至為對方的幸福犧牲。
一段有承諾的關係,不僅是激情,也有些像合伙人,你們為彼此付出,暫時不考慮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終提升兩個人整體的利益。
承諾讓我們選擇做出更多有利於雙方利益和長期發展的行為(Stanley, 2005; Bloom& Bloom,
2013)。
5. 承諾能夠形成對彼此的束縛
另一方面,承諾有助於阻止一個人輕易地放棄一段關係。
這種「阻止」可能來源於個體的內在,例如,雙方對彼此價值與信念的認同讓任何一方都不捨得離開;
亦或者來源於外在,如個體物質和情感的投入,以及結束關係所需要付諸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成本使得雙方都傾向於選擇繼續留在一段關係里。
換言之,精神和結構層面的承諾能夠將雙方束縛在一段關係中(Stanley et al., 2010)。
(KY主創們:是的,承諾就是一件如此現實的事……)
往往對於仍處於熱戀期的人而言,承諾的束縛很難被直接感受到,人們只會認為彼此分享的經濟、社交等資源都是幸福的來源、也是情感的投入。
很多時候,只有在想要離開一段感情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承諾對於我們的束縛。
不過,也這種束縛能讓人產生一種「持續穩定」的感覺,使人在關係中有安全感,甚至感到自己不在「流離失所」。
6. 承諾讓我們對感情的評價不再只基於一時的快樂或悲傷
承諾並不會防止任何挫折、難過和懷疑的出現。
但比起沒有承諾的關係,它會讓這些起伏更容易過去。
這世界上,很難有一段感情永遠處於雙方都對彼此滿意的狀態,此時,承諾就成了幫助我們維繫感情的關鍵。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承諾度與人們做出的有利於維持感情的行為相關(Rusbultz, Zembrodt,
&Gunn,1982),例如,當遭遇失望或不滿,對這段感情有高承諾的人,更可能對對方的負面行為做出客觀的評價,他們會自然地對其他有吸引力的選擇對象做出低於現實的評估(devaluate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哪些表現說明你害怕承諾?
1. 誤解了「保持獨立」的真正含義
保持獨立,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有掌控感,這並沒有任何不妥。
但如果認為讓一個人走進自己的生活,向ta表白心意,與ta共同做一些決定,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自己可能因此失去獨立性(Choo, 2016)。
那麼,這可能是害怕承諾的一種表現。
2. 對完美對象/關係的期待
對那個ta有許許多多的想像和標準,並希望自己的那個ta從長相到談吐都能滿足要求。
對於交往對象的選擇,有時候顯得十分挑剔,並堅信寧缺毋濫,甚至覺得,與其同一個真實的不完美的人交往,還不如與想像中的完美伴侶相處(Choo, 2016)。
3. 總是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害怕承諾也有可能表現為,一旦發展到了「需要做出承諾」的階段,害怕承諾的個體就會開始格外覺察到對方的不足。
總是覺得世界那麼大,我總是還有很多很多可以愛的人(Choo, 2016),對方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一個。
4. 往往只能把感情投入於一段本就不可能的感情
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如果一個人在起初就知道不會有結果的情況下,仍然選擇開始一段感情,這也很有可能與害怕承諾有關(Choo,
2016)。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ta清楚地知道這不會是一段長久的關係,也就不需要有一個長期的承諾。
例如,總是只會對過去和遠方的人產生深刻的依戀心情,或者遇到一個明知道不可能的人而怦然心動。
卻對那些真正「有可能」發展持久穩定關係的對象毫無感覺。
5. 在感情里計較得失
還有一些人表現為對於感情中自己的投入十分謹慎,卻又希望對方能夠儘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生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足夠好的對待,也是因為他們潛意識害怕長期穩定的關係,也不相信眼前這段關係會是長期和互惠互利的(HealthCentral, 2011)。
6. 逃避甚至破壞親密
有些人的表現比較直接,當彼此產生更深層的感受或聯結時,就通過非常極端或戲劇化的手段破壞這段感情以逃避承諾——比如出軌。
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我們害怕承諾的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可能是以上表現的任何一種或幾種。
而與此同時,我們害怕承諾的原因也會有許多差異。
人為什麼會害怕承諾?
當親密程度與原有承諾水平(commitment level)不一致時,可能加劇我們的焦慮(Stanley et al., 2010),以致恐懼進一步的承諾——陷入惡性循環。
也就是說,當兩個人的感情實際已經更進一步,但是承諾水平還停留在較低的水平,是最容易出現承諾恐懼的時候。
1. 對失去的焦慮
儘管日常生活中,人們傾向於認為在一段關係中,害怕做出承諾的一方比起尋求承諾的一方,總是顯得「有力量」一些——所謂「認真你就輸了」。
但害怕做出承諾,歸根結底還是一種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好的承諾的表現。
心理學家把它稱為「對失去的焦慮」 (loss anxiety)(Stanley et al., 2010)。
害怕做出承諾反而被拒絕,害怕一個錯誤的選擇會導致自己失去其他可能的機會,抑或害怕即使承諾也最終還是會失去所愛的人,都是我們所表現的「失去的焦慮」。
這種恐懼的核心是深深的不信任——看起來是不相信別人,更深處是不相信自己。
2. 「疏離型」和「恐懼型」依戀的人更容易害怕承諾
我們在「是什麼決定了你戀愛中的表現?」(回復【依戀】給後台,提取文章)一文中提到,依戀類型影響著人們的安全感,進而影響我們在戀愛中的表現。
安全型依戀的人,能夠將他們童年經驗中與他人的安全的依戀模式復刻到與親密他人的關係中。
而非安全型依戀的人由於過去經驗的影響,他們更容易擔憂和懷疑對方的行為,也更容易感受到「失去的焦慮」。
非安全型依戀中的疏離型(Dismissing-Avoidant)和恐懼型(Fearful-Avoidant)依戀的人,前者可能會因為他們希望儘量減少「親近」和彼此之間的「義務」(Stanley et al., 2010),而害怕承諾一段關係;後者則可能因為「擔心對方是不是會一直、及時地回應和關注自己」而選擇迴避承諾。
同時,其實疏離型和恐懼型依戀的人並不是真的無法接受承諾關係,而是迴避已經成為習得的自我防禦的方式,以此減少他們對可能的背叛和拋棄的恐懼。
而這也與人們潛在的信任感密切相關。
3. 投入模型影響我們對承諾的恐懼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承諾。
Caryl Rusbult等人(1998)的投入模型中,滿意度、可供選擇對象的質量、以及投入程度影響著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承諾。
其中,滿意度指的是對於關係的滿意程度,可供選擇對象的質量指的是關係之外的其他選擇,投入程度則是人們對於關係物質和非物質的投入,例如金錢、情感、時間等(Tan & Agnew, 2016)。
對一段關係的滿意度越高,承諾的可能越大。
投入越多,承諾的可能也越大。
而可供選擇對象的質量越高,承諾的可能反而會越低。
害怕承諾怎麼辦?
然而,對於承諾的恐懼和逃避不僅不利於感情的發展和持續,更會使得關係中的雙方都十分痛苦(Ratson,2015)。
如果你喜歡上一個害怕承諾的人,以下tips供你參考:
1. 不要反覆逼迫對方
你永遠無法通過逼迫在關係里得到任何事。
2. 給予對方信任
相信對方這種害怕承諾,並沒有蓄意傷害的初衷。
你的信任能夠更新對方對世界和他人的一些認知,從而也會影響他們做決策。
3. 不要過度反應
如果你對對方的害怕承諾有著過激的反應,比如感到絕望或者歇斯底里,你會再一次驗證對方的恐懼。
4. 權衡這樣的ta是不是你能接受
不要把希望放在「我一定能改變ta」。
這樣的ta你能接受麼?你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你也許會同樣也不給出承諾,你們繼續一起邊走邊看;或許你無法接受感情到了如此親密的程度對方還無法承諾,而選擇離開。
沒有絕對對錯的標準答案。
5. 幫助對方 澄清認知誤區 (Cognitive Distortion)
進一步了解恐懼的原因,你需要在每一個原因之後詳細闡述細節。
例如——
原因:我害怕做出承諾,因為我害怕即使承諾也不能阻止Ta離開。
細節:因為我之前的一段感情,我們都彼此認定但最終還是分開了。
所以,我覺得這一次也會這樣。
對於細節的描述,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認知的誤區,例如「過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如上例),「非黑即白」等。
儘管我們的恐懼的深層原因可能和依戀類型以及信任感相關(這部分原因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但接納、認識和澄清恐懼的過程是一個有利的開始。
References:
Bloom,L. & Bloom, C. (2013). Commitment: Myths and Reality. Psychology Today.
Brockway,L.S. (2015). 3 keys to marriage success: Intimacy, passion, and commitment. The Huffington Post.
Choo,L. (2016). 12 Signs you have commitment phobia and how to fix it.
HealthCentral(Februray 19, 2011). The fear of intimacy.
Ratson,M. (2015). How to overcome fear of commitment. The Huffington Post.
Stanley,S.M., Rhoades, G.K., & Whitton, S.W. (2010). Commitment: Functions,formation, and the securing of romantic attachment.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Review, 2(4), 243-257.
Sternberg,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
Tan,K. & Agnew, C.R. (2016). Ease of retrieval effects on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The role of future pla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 42(2), 161-171.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心理學家:明明有伴侶卻仍然存備胎,可能是「承諾感」低的表現
「承諾」與一段關係的質量和穩定程度息息相關,那些承諾感更強的情侶們通常會覺得更幸福,也更不容易在面對困難時選擇分手。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如何辨別你現在的關係是否包含承諾、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關係中的承...
心理學解讀:如何在愛情中科學地做出犧牲?
從後台留言的情況來看,「不願意為對方犧牲個人的自由度」是很多人保持單身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想要維持長期而穩定的親密關係,我們就必須做出犧牲。那麼,犧牲究竟會怎樣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為什麼有時候...
「是我對Ta的付出,使Ta變得重要」 | 研究:親密關係中的「犧牲」
今日配樂 / Everything I Do - Bryan Adams我是KY唯一一隻已婚的主創。另外兩隻主創和現在辦公室的小同學們,前幾天圍著我問婚姻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很奇怪,我首先想...
你值得幸福,為何做別人的退路?| 科學解讀「備胎關係」
前幾天,我收到了一條留言,留言裡寫道:「我有一個非常喜歡的人。我有時覺得ta也喜歡我。但每當我想進一步明確我們的關係,ta就會跑掉。但每當我快要死心,ta又會給我一點希望。我的朋友說,我可能被T...
男人只要這三個方面做得好,女人就能對你百依百順
在眾多分手的案例中,你一定發現過,因為男人為女人付出太多,反而慘遭分手的情況,這讓你懷疑人生,為什么女人偏偏容易被壞男人吸引,反而好男人沒有市場,容易慘遭拋棄呢?通常你會覺得女人之所以變心,是因...
心理學解讀:社交網絡會讓我們更容易出軌嗎?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好像每天都能看到「出軌」的新聞,不論是名人的八卦還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件。2015年《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人的出軌率近年來高居不下:已婚男性有過對伴侶的不忠行為的約占21%,...
對方沒那麼愛你的5個信號!|為什麼付出更多的人往往更吃虧?
·很多時候,你是那個「被告知」的人。在你們的關係中,小到看什麼電影,大到是否要結婚、是否生孩子、去哪座城市生活等都由ta決定。不僅如此,當需要犧牲、妥協時,那個人通常都會是你。·當矛盾或衝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