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信任與依戀」議題:心理動力學取向治療必讀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用生命影響生命 · 一杯咖啡公益團隊招新貼@上海

心理師成長專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讀書小組第70篇文章

整理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

座右銘:惜時惜人。

諮詢小時數:2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

近期關註: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三大王

編者按: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理論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常常讓初學者如入迷霧中。

對於諮詢師來說,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切實有效幫助來訪者是最重要的事情。

英國精神分析師Michael Jacobs創造性地提出,精神動力學治療要著重針對這三個主要議題——「信任與依戀」、「權威與自主」、「合作與競爭」,並據此撰寫的《精神動力學諮詢與治療的精要:再現往昔》極具實踐參考價值,這本書出版至今已經30多年,經過多次修訂,最近第四版剛剛引進出版。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讀書組和一杯咖啡心理諮詢師經過整理將這三個主要議題的要點梳理成文,供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和心理學愛好者參考。

如何理解來訪者成長過程中的「信任與依戀」議題

自體與非自體

就是我和非我的界限,任何關係都有可能存在這樣的混淆。

當然,這種情況也並非一無是處,如「移情」,就需要深入對方的內心。

而與之對立的「分裂」,則是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將實際屬於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歸咎於他人,稱之為「投射」。

類似的情況還有「投射性認同」,是他人將同樣的感受「植入」我們的內心。

投射性認同在親密關係中並不罕見,在治療關係中也如此。

對治療師來說,需要充分接納這些投射過來的感受,尋找適當時機幫助來訪者接受這些感受。

自戀

「我想要的,就能得到」。

在溫尼科特看來,這是人一生「錯覺」的首位。

而母親的任務是為這種錯覺發生打好基礎,一旦母親能做到,那麼隨後的任務是幫助嬰兒從錯覺中醒悟,讓孩子知道不會永遠唾手可得,事情也不會總是如願以償,這是一個人「成熟的過程」。

成長中的挫折非常重要,幻想破滅對嬰兒的成長頗有益處。

精神分析理論將「自戀」分為「初級自戀」和「次級自戀」,前者是指嬰兒需要他人充分呼應其自戀性需求,才能逐漸對照顧者報以關注,被愛的安全感使我們獲得自信,並產生關愛他人的願望。

如初級自戀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會演變成「次級自戀」,他們似乎只愛自己,但其實缺乏充足且強烈的自愛意識,因此無法感受或傳達對他人的關心,也不知如何為自己的幸福著想。

憎恨

有些思想比較偏執的個體會將自己惡劣的感受投射到外界,把世界、特定個體、人群當做敵人和迫害者,要來攻擊無辜和善良的自己,這一類人竭力否認自己的負面感受。

每當生活轉入低谷,就把自己的挫敗投射出去,哀嘆別人,命運為何對他不公。

對多數人來說,恨是一種短暫、強烈的情感,而有些人是經常發作的。

寂寞

人群中的寂寞指無論外人給予多少肯定,內心都有一種與自己格格不入的感覺。

具備獨處的能力需要同自己好好相處或擁有內在的滿足,但是不是自滿,需要愛自己,而非自戀。

這種自體滿足感對親密關係和獨處都很重要。

治療關係中如何處理「信任與依戀」

來訪者的問題多少和信任有關

在治療中,治療師要注重自己能為來訪者提供什麼,儘量讓自己言行可靠如遵守約定,恪守時間,以及不會讓來訪者焦慮的方式靜心聆聽,並包容對方「壞的」體驗和感受。

對有些纏住治療師不放的來訪者,治療師要守住雙方的邊界,在時間限制和會談頻率上保持堅定不移的態度,頻繁的會談對於這類案例而言並不益處,甚至會引發更深層次的退行,導致邊界被進一步推遠。

初次訪談前

建立信任在治療開始時很重要,在治療結束的時候也不可或缺,因為此時雙方都認為定期的會談已無必要。

不過信任議題在治療開始或即將開始時意義更大。

初次治療之前,來訪者雖然與治療師未曾謀面,但心中依然有期待。

畢竟他們先用一段時間去考慮是否去尋求幫助,以及向誰求助——既有期待,又有焦慮。

這類被稱為「預期移情」——雖然基於一定事實,但是發生在幻想之中。

當然,治療師也會有「預期反移情」。

初期訪談階段

這是治療師和來訪者共同的評估過程,雙方都希望對彼此做出推斷,努力去感受對方,因此也都想知道對方是否希望了解彼此,以及兩人是否能通力合作。

首次治療看起來主要是以「問題」為中心,來訪者闡述其困境,治療師則嘗試理解其本質和觸發因素,並作出初步假設。

這一階段雙方都只呈現自己最突出的特點,同時獲取對方的第一印象。

心理動力學治療師的主要任務是拼接來訪者的個人史,注意一些可能將當下呈現的問題與過往經歷相聯結的點。

但是需要考察來訪者承認或作出類似聯結的能力,然而在來訪者極度痛苦的時候,很難以這種方式思考。

有些來訪者只是想傾訴,並不在意是否被理解,就是單純的不吐不快,這時治療師會感到自己成了「垃圾桶」,但這個過程對於治療而言非常重要。

治療師接受來訪者的傾訴,給予抱持和容納,然後在後續治療中或接近治療結尾時,加工返還:療愈式傾聽並不是在進行廢物處理,而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

而有些來訪者則很想知道別人能否理解他們的話,這對於從未被信任過的人而言至關重要。

治療師也很想知道,治療中針對來訪者作出的那些有意義的解釋,能否被對方理解以及是否有效。

這種溝通的能力對於治療聯盟的建立必不可少。

隨著治療進展,治療師應當把注意力從來訪者的「問題」轉向一些直到現在來訪者仍未在意的潛在方面:其他重要人物,別的事件,來訪者的想法,他們與自己的相處方式,以及與治療師的相處方式。

治療初期,來訪者會找尋對治療師的初步信任,可能還會適時增加信任的考驗,而治療師也會觀察來訪者是否在治療中恪守承諾。

因此有些治療師會先提供一段時間的初始訪談,再決定是否進行長期治療。

如何處理早期的理想化

來訪者會對治療師寄予厚望,甚至希望保證療效

當然這種保證是很難做出的,因為連治療內容可能都不了解。

但是來訪者會希望治療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並盼望治療能迅速起效。

那麼治療師該如何應對這些期待和理想化?

就像母親要允許孩子先持有全能錯覺,然後讓孩子醒悟,讓孩子逐步向現實妥協,意識到母親也是獨立的,不受孩子控制的一樣,治療師也要暫時允許來訪者持有治療總能見效、治療師無所不能的「錯覺」。

這並非是讓治療師炫耀來訪者不懂的知識和能力,更不是鼓勵任何形式的欺騙和不切實際的承諾,只是因為治療早期並不適宜對治療工作的性質和治療師的局限性進行開放性討論。

來訪者期待過高,是因為他們在絕望中很希望抓住這樣的救命稻草,因此可以允許他們持有這樣的錯覺,當談到這些期待時候,保持沉默是一種選擇,當然糾正錯覺的時刻很快會到來,而糾正錯覺的過程極需處理得當。

本文整理自

《精神動力學諮詢與治療的精要:再現往昔》

(萬千心理)

作者:(英)麥可·雅各布斯

譯者:鄭誠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5月

(本系列將陸續在一杯咖啡公眾號等平台更新,請持續關注)

第二期預告:

如何理解「權威與自主」議題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炒掉你諮詢師的10個理由:有問題的正是諮詢師

已堅持3/12 | 《101心理治療難題》共讀精華03來啦!

心理諮詢師們也需要自己的「中央八項規定」

幾個很可能適合你參加的活動

朋輩諮詢學習報名中 | 適合普通人學習幫助身邊人的心理課

助人技術:心理諮詢師職業能力基礎課 | 上海周末公益價

花一年時間破解《101個心理治療難題》!|持續招募中

做積極改變生活的人|加入自我成長研修組

一杯咖啡會員社群加入攻略(2018最新版)

關注一杯咖啡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點擊上方「公眾號」 可以訂閱哦!作為心理諮詢師,不能只專注於專業成長。人格的完善也不可忽略,只有雙管齊下,心理諮詢師才能更好的服務來訪者,人格成長是心理諮詢師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那麼心理諮詢師應...

35個人告訴你,心理諮詢是種什麼體驗?

之前我們向大家徵集了自己與心理諮詢之間的故事,但當時我們是很有顧慮的,因為諮詢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但讓我們驚喜的是,我們收到了近500多份回答,我們詳細的問了幾位讀者願意分享的原因,一位讀者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