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遭遇冷暴力該何去何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實婚姻生活中,家庭冷暴力事件並不少見,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八成離婚案件都存在家庭冷暴力。

一個本應該是幸福的港灣卻演變成冷漠的冰牢,讓人心痛。

冷暴力常見的特徵包括:漠不關心;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有意迴避兩人接觸;惡語中傷、冷嘲熱諷;停止或敷衍性生活;對家事完全不負責任。

有的人甚至還會突然失蹤一段時間,完全不顧忌家人的感受,放任自己的情緒,跟著感覺做一些事情,不去承擔夫妻和家庭的義務及責任。

研究顯示,在出問題的婚姻當中,冷漠不語比大吵大鬧對婚姻的傷害更大,更容易導致婚姻破裂。

大吵大鬧雖然不理性,至少還有相互溝通表達不滿的意願,比較容易知道彼此的想法及感覺。

若是冷漠不語,不但找不出癥結,往往還反映出心灰意冷、不願努力的決心。

長期相敬如「冰」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外遇。

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了,婚姻自然無力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肢體暴力,冷暴力大都出現在知識分子家庭。

原因在於:

1.他們因為受到社會角色的約束,比如從小就被教育「君子動口不動手」。

2. 認為身體暴力是野蠻的方式,所以就往往會採取一種非常隱蔽的冷暴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3. 受教育多,對感情的要求也就較為細膩,自尊心更強,誰也不願意向誰示弱。

4. 在法律上較懂得自我保護,所以不動手,也不願動口。

家庭冷暴力現在已經成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

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的家庭中會出現夫妻互不理睬的現象,30%以上的人會出現摔門而去或者摔東西的行為,48%的家庭會出現語言辱罵和言語攻擊的行為,而真正出現丈夫毆打妻子行為的家庭僅占有20%。

通過這樣一個調查,我們發現,家庭冷暴力是一個社會現實,它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現實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理解冷暴力背後的意義很重要

冷暴力有時候是一種分手的手段,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冷漠

他突然變得很忙,對你沒有那麼多的關心了,人也冷漠下來。

當你覺得難以忍受時,可能會質問他發生了什麼事,而他只會用「忙」「累」「壓力大」之類的理由應付你。

第二階段:你試圖以退為進

他不再主動聯繫你,關係日趨冷淡,你可能會因此抓狂,情緒也隨之起起伏伏。

最終當你覺得無法承受時,會說「我受不了了,我們分手吧。

」然而你卻未必是真要和他分開,其實是想挽回他對你的關注。

此時對方往往看起來也有了觸動,會哄哄你之類的,你們的關係有所緩和。

第三階段:拉鋸戰

緩和的日子很短暫,他又開始冷落你,而且變本加厲,這讓你徹底失去耐心,在要不要做個決斷的問題上反覆折磨自己,情緒狀態變得很差。

此時你再提分手,他就不再回應了,只是保持沉默。

第四階段:絕望、清醒、結束

你終於決心離開,而他的態度仍然曖昧。

當你看清事實時,一切也就畫上了句號。

其實你不必讓自己受盡折磨才選擇結束,身處冷暴力之中的時候,你就可以讓自己走出這種黑洞。

然而,離開精神或情感虐待的親密關係並不比遠離肢體暴力更容易,這是因為虐待者往往都是心理操控高手,受虐者有時甚至不覺得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而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冷暴力的背後,實際上是「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強迫性重複的心理機制。

冷暴力的主觀故意性表現在潛意識層面,是由於被潛意識中的某些信念控制而發生的,有被虐者也有施虐者。

被虐者有的時候也會變成施虐者,施虐者也會轉變成被虐者。

如果你在生活中不得不不斷扮演施虐者或者受虐者的角色,都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體驗。

前者是在嬰幼兒時期,因為被母親極度忽略,在絕望中不得不產生了對冷暴力的全盤接受。

之所以在這個年齡段遭遇冷暴力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嬰幼兒尚無法區分自己與父母的主客體關係,基本沒有自我的概念,因而更容易對父母產生認同,從而實現自我保護的目的。

他感覺不到自我存在,對這種無存在感的處理方式就是繼續隔離,拒絕感受自己也拒絕感受別人。

同樣,他們也無法去體會到親密關係中的其他人的需要。

我們知道每個人內在都有至少三種模式:內在父母,內在孩童和成年自我。

這種情況的自我模式,基本已經完全與「內在孩童」隔離了。

而後者是在童年遭遇冷暴力對待,也許很多家長的冷暴力沒有那麼極端,但類似「對小孩不理不睬使其屈服」的所謂「教育方式」也並不是很少見。

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有明顯的自我觀念了,開始感受得到什麼是「你」什麼是「我」,而對「你是如此對待我」這種情況做出反應,因而對自我被忽視被貶低,會感受更強烈明顯。

長期在這種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自信(沒有價值感),不獨立(沒有存在感),軟弱無力,沒有自我界限,遇到不公平待遇不敢反抗,沒有安全感,對冷暴力痛恨,深受其害,但是表現為害怕重複小時候的命運,因而反而更容易再次進入被冷暴力對待的關係,不斷地重複小時候的模式和創傷,在其中掙扎。

跟前者恰恰相反的是,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基本是生活在「內在孩童」當家做主的模式裡面,偶爾會有「成人自我」出現維持自己的生存狀態。

這兩種方式看似相反,但是受傷的同樣是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反過來,在這種父母處於冷暴力關係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前者可能對孩子同樣冷暴力,而後者則更可能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的「內在孩童」的需求,對孩子造成過度關注。

無論哪種方式,這都可能再次開啟下一代冷暴力模式的溫床。

因此,覺察到原生家庭對彼此的影響也是打破僵局的重要部分。

打破冷暴力的秘訣

打破冷暴力,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第一,真實面對自己,看清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需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去創造。

其實,我們小時候的舊傷,伴侶只是負責把我們這些傷痛挑起來,我個人覺得,我們是否能得到尊重是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自己如何去創造幸福的。

第二,不要被對方的情緒所引誘。

不要因為對方,而失去自己原來的面貌。

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是一個能夠做自己的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親密關係當中,為對方留出空間和時間也是非常必需的,雖然雙方的興趣相投非常重要,但只有你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你才有可能為對方創造更多的驚喜和可能性。

兩個人的能量是互相影響的,你成為「小太陽」,自然會融化他。

第三,學會一致性表達需要。

在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是能做自己,而不需要隱藏自己,如果能在關係中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無評判、無強加,那這樣對方會覺得安全,自然願意靠近你,最美的親密關係就是彼此幫助把對方最好、最美的樣子呈現出來。

第四,尋求幫助。

必要的話,向親友或專業人士求助,一起去探索冷暴力背後的多種可能性,以獲得更多的選擇。

每一段冷暴力背後都有兩個不被理解的靈魂。

在家庭冷暴力中,其實雙方都是受害者,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愛和連接。

而決定愛和連接的就是愛的能力,愛的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

擴充心的容量,覺察到冷暴力的存在,是重獲自由的第一步,用愛去拉近彼此間冰冷的距離,就能找回幸福的熱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沒有想過,你正在使用冷暴力

魯迅當年被包辦婚姻,與目不識丁的封建小腳女人朱安結婚,但他在洞房之夜就搬了出去,然後出國三年,與所謂的妻子沒有任何溝通。回國後魯迅帶著一家老小前往北京。他讓朱安和母親住在一個院子,從而避免與她見...

你有多痛恨「冷暴力」?

冷暴力,在心理學上也叫「築牆逃避」,有人把冷暴力總結為「六不」,不看,不管,不問,不搭理,不關心,不理解。可以說,有點像當年甘地反抗帝國主義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冷暴力經常出現在情侶之間,較少...

夫妻關係中如何破除家庭冷暴力?

前幾天很多朋友留言說;丈夫根本就把自己當空氣,沒法溝通。針對這種情況,我想說請不要家庭冷暴力。今天一個朋友找我諮詢,她說;結婚時兩個人挺相愛的,所有人也認為他們很相配,然而,生下孩子一年多後,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