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五招,輕鬆應對冷暴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一直在強調原生家庭對於自己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子女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的表現。

可是,你能想像得到,它甚至能夠影響到我們在性功能上的障礙嗎?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他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傷痛:這是一位26歲年輕的男性來訪者,我們暫且叫他小楊吧,父母安排了多次相親,但他卻對那些女生無法產生興趣,甚至連牽手的衝動都沒有,更不要說有性衝動了。

他很害怕,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因而前來求助。

在諮詢的過程中,他的原生家庭向我們慢慢展開。

小楊父親是部隊里的一位幹部,非常嚴厲;母親是軍醫,相當嘮叨。

按照小楊的說法,家裡是演戲的舞台,所有人,包括姐姐,都需要配合著父親演戲,以迎合他並不搞笑的搞笑。

因為父親從來都不苟言笑,大多數時間都會對母親保持著一種冷漠的態度,父母之間的溝通只有事務性溝通,父親在對待母親和子女時,也多是要求、指責、貶低和羞辱性的語言,家庭的氛圍中嚴重缺乏情感的流淌。

偶爾父親高興了,能夠恩賜家人一、二個笑話,對於其它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慎重對待的事情。

所以,他和姐姐會動用臉部肌肉,演完全套。

而母親呢,在父親面前是沉默寡言、順從聽話的女人,但在小楊面前,卻又非常嘮叨。

她一直強調的是:我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你作為我的兒子,一定要為我爭氣,好好工作,給我找一個好兒媳婦。

小楊從小在父親的冷暴力背景下成長,又背負著母親對他的過高期待,用他的話來說,就象背負著另外一條鮮活的生命,壓力無比的巨大。

以至於他丟失了真實的自我,更無法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抑鬱迷茫,不知所終。

法國心理治療師伯納德-倫珀特曾經說過:在某些家庭,沒有愛是一種系統化的虐待,重擊著孩子,使他生不如死。

那不僅是缺乏愛,更是有計劃的暴力,孩子不但要忍受,還會將其內化,以致把加之自身的暴力轉為自我傷害的行為。

施暴者以這種間接的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毀的對象大多是伴侶,但最後卻會禍延子女。

當父親或母親無止境地羞辱對方時,子女別無選擇,只能自我隔離。

他們不可能建立完整的自我,或是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假使他們無法靠自己找到解決之道,內心就會帶著部分傷痕,而這傷痛日後還會重現。

因此,當小楊的人生面臨著婚姻的選擇時,原生家庭父母之間的冷暴力就會以恐懼的形式出現在他的記憶中,他的個體的自我保護功能就會即時啟動,運用情感隔離的防禦方式把自己放在一個安全的位置上,以至於影響到他對於女性的觀感,無法順利進入親密關係之中。

這就是心理學所強調的,原生家庭對於子女的人生,在代際傳遞層面上的影響。

說到暴力,大部分人會想到家庭暴力,比如說多年前熱播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的男主角安嘉和,對女主角的各種施暴行為,這一種是一個顯性的暴力現象。

而在親密關係中,有一種特殊的冷暴力,主要指的是精神虐待的現象。

因為他屬於隱性行為,所以很難被大多數人察覺,甚至連當事人都很難去分辨。

一般來說,冷暴力在親密關係中主要以精神虐待的方式來進行,比如:拒絕直接溝通、言語歪曲、撒謊、或者使用諷刺、嘲笑的方式來打擊、貶低、減壓伴侶、否定其人格,以及展現強勢的姿態來征服對方。

其目的是讓對方漸漸屈服,讓施虐者得以維持他想要的權力。

冷暴力在兩性關係中常常表現為:你如果聽我的,我就繼續和你交往;如果你不聽我的,就說明你不愛我,我就會離開你,拋棄你。

這種狀態容易導致的結果就是:受虐者逐漸被孤立起來,他會失去所有的自然反應。

身邊的人會很奇怪:你男(女)朋友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還這樣蠻不講理呢?

這樣的結果對於受虐者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並不知道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有些天真的受虐者會試圖為施虐者解釋,自行腦補他這樣做的理由。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從而對自我產生不信任和疑慮,導致壓力和恐懼,人格受損,社會關係受損等現象。

而這種創傷並不僅僅體現在生理上的代償失調,更多的是心靈上的裂痕,會撕破受傷的自我,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可惜的是,冷暴力的施虐主體大多為自戀型人格,主要表現為浮誇、極度自我中心、對他人完全缺乏同理心,卻渴望讚美及肯定。

他會嫉妒別人身上自己缺乏的東西,以及討厭別人活得開心。

對於愛的感覺,他不僅沒有,而且也無法了解別人複雜的情感。

因此,他很難真正感受到受虐者的悲傷和失落。

在面對親密關係中的衝突時,他從來不會把癥結說清楚,也不會尋求解決之道,只是習慣於拒絕溝通,或者是貶低對方,讓對方感覺這一切都是我的錯,產生內疚感,從而停留在這段關係當中,被其所掌控。

但如果一旦對方提出分手或離開,他體驗到的情感,更多的是憤怒、怨恨和抱復的慾望。

對於這樣的施虐者而言,由於他無法進入真正的關係中,所以只能通過有害的、惡意虐待的框架與他人建立關係,他們維繫親密關係的方式是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模式。

所以,在實際諮詢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的一種矛盾的現象:一對情侶,男生總是對女生的情感需求沒有積極的回應,常常以冷漠、拒絕、否定、羞辱、貶低的方式去對待她,讓女生感覺在這段關係中很受傷,自尊受損,因為過於失望而主動提出了分手。

但非常神奇的是,分手之後的男友則變得非常熱情,不斷以各種方式試圖挽回女生,讓她心動,讓她認為男生是愛自己的。

但是,等到女生願意複合後,男生又會繼續以往的行為,拒絕溝通、冷漠、指責女生,甚至會變本加厲。

讓女生痛苦不已:如果他愛我,為什麼會這樣再三傷害我?

如果你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夠讓自己不再受到傷害?不再經歷這反覆循環的相處模式呢?

事實上,我們需要認清楚一個真相,那就是:我們永遠贏不過施虐者,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著手。

首先受虐者需要認清自己被冷暴力虐待的過程,並且重新調整認知,重新審視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把雙方衝突的責任全部歸於自身這件事是不合理的,從而減輕自己的內疚感和罪惡感。

其次受虐者需要放棄對施虐者的理想化期待,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伴侶身上的那些人格缺陷,或者是直對自己不合理的部分,所以需要採取一些方式保護自己。

第三,面對施虐者的精神虐待時,請遵守一個基本原則 :停止為自己辯解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因為施虐者說出的謊言和惡意而生氣、憤怒、情緒失控,因此,我們會很自然的啟用為自己辯解的方式與之應對。

但這個方式最大的危險是:只要你有一點說不清楚,或者說得不對,即使沒有惡意,施虐者也會拿來作為攻擊你的武器。

所以,這個時候,沉默是金。

因為,對於施虐者而言,對方一定是錯誤的,有惡意的,滿嘴謊言的。

施虐者自戀的人格特徵,讓他沒有辦法去想像竟然會有人不說謊!

當然,如果真的需要與施虐者直接正面接觸,請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應對他,這一點很重要。

另外,在你們談話時,最好有第三者在場,通過這種間接的接觸,可以讓自己舒服一些,減輕焦慮與痛苦。

第四,在行動上,受虐者需要調整自己與施虐者的互動模式。

將以前的過度委曲求全,改變為直接面對衝突,不畏衝突,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與需求。

當然,這是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的。

第五,受虐者需要尋求身邊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這裡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支持。

有時候,只要有一個人對受虐者表達信任,這對於他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當然,真正有價值的支持來自於懂得重點在陪伴、提供幫助、不做評判的人,這種人不論發生什麼事情 ,都會真誠的面對自己。

最後,有些案例可能需要法律的干預才能得以解決。

客觀的運用法律,注意收集相關證據,可以讓外人看清楚事實的真相,並向虐待行為說:不!從而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文章的結尾,忽然想起已故歌手萊昂那多•科恩的一句歌詞: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痕,那才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人生亦如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

如果說成長終歸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那就讓光照進來吧,讓生命之花在裂痕中綻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冷暴力—你曾被精神虐待過嗎?

我不知道這種以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手段來折磨另一個人的事兒是不是人類所獨有,但是《冷暴力》這本書中用案例和數據指出,這種情況比你想像的要普遍很多。每個人自認為獨一無二的經驗,事實上與很多其他人雷同...

有沒有想過,你正在使用冷暴力

魯迅當年被包辦婚姻,與目不識丁的封建小腳女人朱安結婚,但他在洞房之夜就搬了出去,然後出國三年,與所謂的妻子沒有任何溝通。回國後魯迅帶著一家老小前往北京。他讓朱安和母親住在一個院子,從而避免與她見...

婚姻遭遇冷暴力該何去何從?

現實婚姻生活中,家庭冷暴力事件並不少見,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八成離婚案件都存在家庭冷暴力。一個本應該是幸福的港灣卻演變成冷漠的冰牢,讓人心痛。冷暴力常見的特徵包括:漠不關心;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

所有的感情,最怕這三個字!

情侶之間吵架、發生衝突,其實很普遍,也很正常。但如果能狠心到當眾羞辱女生的男生,不僅十分沒有風度;他的行為,更有可能觸發了所有感情中,最怕出現的三個字:冷暴力。「傷人不見血的冷暴力廣泛存在於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