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厭婚,是什麼把婚姻變成了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韓婧

來源 | 三點一彎鉤( ID:sandianyiwangou )


說起婚姻,最初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一個美好願景,到如今婚姻仿佛成了人間煉獄,走這一遭似乎就要被扒好幾層皮。

婚內的人,男人想要一個「停車場時刻」,在下班到家之間,停車場待一會,說拉上車門,是自己,打開車門,是紛擾。

是柴米油鹽、是父親兒子和老公,唯獨不是自己。

而女人,想要一個「衛生間高光時刻」,沒有小孩兒叫囂吵鬧,沒有「媽媽媽媽」的魔音穿耳,沒有和老公的針鋒相對,關上門,自成一片天地。

WiFi滿格,電量充足,宮廷劇更新了,淘寶店鋪上新了,鬆掉肚子上那塊繃緊的肉肉,坐在馬桶上長舒一口氣,那感覺有多爽。

反觀那些未婚的男女們,開始懶婚

看過身邊人分分合合,明星中國民老公、優質大叔紛紛出軌,人設崩塌,直呼「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他們可以談很久很久的戀愛,但是唯獨不肯結婚。

未婚恐婚,結婚厭婚,是什麼把婚姻變成了這樣?



我愛你,所以你要滿足我,

不滿足我就沒有安全感

《奇葩說》有過一道辯題,「要不要在婚前房產上加上另一半的名字」。

董婧提出,這道題看上去是在討論財產分配的問題,實際上是在討論一段親密關係中存在的焦慮、慾望、安全感的問題。

各大公眾號的為了博眼球,宣揚的內容也無形中對這些不安和焦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真愛就是我不用說話你就可以懂我》

《如果他沒有對你做這三件事,分手吧!》

《他不是愛你而是在控制你》……

當人們被這種煽動性的內容洗腦並且對號入座時,反觀自己感情中的一地雞毛,他們得出結論:

另一半對我的關注程度太低無法讓我滿意,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是無法讓我幸福的,對婚姻的恐懼和厭煩感油然而生。

我的朋友西西在婚禮前拒絕了舉行婚禮,原因是彩禮沒談妥

西西認為,幾十萬的彩禮才能證明你愛我,而男方則認為,婚後在一起努力比最初給多少禮金更重要,況且自己一下子拿不出來這麼多,也不想給父母太大壓力。

婚禮便在「你不關心我的感受,現在都不願意依我,以後我肯定更加被動」中拖延下去。

我們總是對婚姻存在錯誤的絕對化認知:對婚姻中另一半過高期待,認為你能夠很好關注和滿足我的需要和感受,這才稱得上好伴侶。

但其實,有很多期待並不切實際,這部分的期待越大,失望便會越大,而且幾乎是必然。

當生活一幀一幀打碎你幻想中的婚姻模樣,現實的婚姻逐漸浮現,便有人不肯接受,或逃離,或忍耐。

我們是一個整體,

只有「我們」沒有「我」

藍秋結婚有娃後,放棄了工作和空閒時間,在孩子身上花費諸多心力。

反觀老公,還是和之前一樣:工作、應酬,有時候很晚才回家,或者回家就說很累,看一眼孩子就回書房。

她心生不滿,對老公抱怨:

我們現在是一家人,照顧孩子的事情都要參與,你作為一個爸爸也要替我分擔一下。

同時提出要求,每天至少陪家人兩個小時,周末至少拿出一天時間在家。

這樣看上去還算合理的要求讓老公無力反駁但也壓力倍增,每天工作完之後的時間被徹底占據,晚上回家前在樓下車裡打一局遊戲抽一支煙成了他最後的獨處時間。

有時候工作忙實在抽不出身,還要經受沒有陪夠家人孩子的良心拷問。

我們在婚姻中總是過於強調整體性,無暇顧及自我。

一方過於強調「我們是一個整體任何事情需要共同面對」;

另一方因為責任和義務不得不去配合的時候,內心自我空間就被擠占,也會讓人越來越疲乏和倍感壓力。

有時候,婚姻是「我們」,但有時候,婚姻里,也需要有「我」,也需要允許對方有「我」。

冷漠、指責、不屑,

拉開了我們的距離

美國心理學家 Gottman 在華盛頓大學設立了一個「愛情實驗室」。

通過二十年的跟蹤研究,他發現婚姻中最具破壞力的因素是冷漠、指責、不屑、自我防禦

曉曉和男朋友相處兩年了,激情漸消,男友回應越淡,也不和她說心裡話。

兩個人溝通的模式變成了曉曉滔滔不絕說一堆,男朋友「嗯嗯」算是回應。

有時候曉曉抱怨他太冷淡總是迴避問題,男朋友總是甩過來一句「這些有什麼,至於嗎?」

最初的時候曉曉抱著一線希望,她不停地對著男朋友說話,想讓男朋友跟自己分享一下工作上的苦惱,日常的趣事。

漸漸問得多了,男朋友變得不耐煩:「你能不能讓我安靜會兒!」曉曉有些委屈:「我只是想多和你說說話嘛。

男朋友口頭上應和著:「那你說啊」,但是眼睛卻盯著手上的遊戲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相處時間久了,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台詞:

  • 冷漠:你問對方吃什麼,答「都可以」。

    想溝通,對方應:「別煩我。

    」;
  • 指責:孩子不聽話了吵鬧了,則「都是你教成了這樣子」,不小心把水灑在桌上,「你怎麼這麼不小心」;
  • 不屑:家電壞了未修好,菜忘買了沒得吃,「我還能指望你做什麼,一點用沒有」;
  • 自我防禦:雙方爭執不下,一邊說,「我錯了還不行嗎?!」另一邊答「怎麼會,你沒錯,你哪都沒錯,你怎麼可能錯呢?」。

這些相處模式讓感情中的隔閡越來越大,雙方相處越發被動,要麼「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在意你是孫子」,要麼火藥味漸濃視如仇敵,「丫的,看誰弄死誰」。

時間久了,身雖近心已遠,自然對婚姻也無法欣然接受。

我們要如何更積極的面對和維持婚姻

春夏在《奇遇人生》里說自己想拍至少十套婚紗照,但其實並沒有想過結婚,只是想單純拍婚紗照。

她解釋到:

因為我們家所有女性都離過婚,我真的是無法從任何我們家的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婚姻幸福的影子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

我是非常期待在婚姻這件事情中獲得愉悅感的,但我可能會很害怕無法維持它。

幸福當然是很美好的,但是怎麼被放大和延伸的,這個辦法我沒有學過,我怕我做不到。

的確,如果婚姻呈現出來是一副美好的圖景,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逃離。

如果我知道怎麼更好的去維持,又怎麼會去破壞?

首先,守腦如玉:合理化對伴侶的需求,降低對另一方的期待,提升對自我關注。

所謂"守腦如玉"就是儘可能減少外界繁雜信息對自身影響,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

當我們對另一方有一種全能的期待的時候,你渴望他像一個英雄拯救你,給你光芒與安慰。

結果導致沒有伴侶的人發現,現實和理想差距過大,乾脆選擇不戀愛,有伴侶的對自己的伴侶難免挑剔。

可是事實是,現實中那個可能和我們在一起的那個人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 會有照顧年邁父母的壓力
  • 會因為孩子半夜哭鬧而抓狂
  • 會有工作上的不順心不自覺把情緒發泄到你身上

這個時候他並非不想關注你的一顰一笑,而是不能;

他也並非不愛你了,而是如果他現在連自己都無暇顧及,更沒有精力來關注你的感受。

這個時候你需要更多關注自己感受。

  • 恐懼婚姻的未婚者可以問問自己:

一段關係中我恐懼的到底是什麼?

是個人時間被切割還是遇到一個不滿意的另一半?

是擔心關係中不安多於開心還是太過依賴對方喪失自我?

這些不安的想法和你過去的經歷息息相關,試著找到那些關鍵事件。

明確看到,現在的你和當初有了哪些不同,進而你會發現你可能已經有力量去面對那些恐懼。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先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當下狀態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 厭倦婚姻的已婚者面對滿地雞毛甚至抓狂的生活可以問問自己:

我可以做哪些可控的事情讓我覺得舒服一些?

進而試著做些取悅自己的事情。

我的一個來訪者在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家後發現讓丈夫收拾的家還是一團糟。

那次她沒有像以往那樣大發雷霆,而是自己去小房間好好睡了一覺,第二天醒來,心情好了很多。

感情中沒有那麼多的完美,兩個人更多的是在一個平等自願的前提下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為了共同和各自的幸福努力。

其次,學會積極的回應。

戈特曼的愛情實驗室的研究表明,伴侶間的情感互動對婚姻的幸福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他的實驗中,當一方跟伴侶說:「快看窗外的鳥」後,有的伴侶會積極地望向窗外,有的則是繼續冷漠地看報紙。

經歷了 6 年的跟蹤調查,他發現後面離婚的夫妻們,只有 33% 的人在當時積極地回應對方。

積極回應在於當一方有表達後,你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是首先我們需要傳遞一個訊號:我有認真在聽你說話。

接下來就是合理的表達,一段關係中沒有一方可以永遠是「常勝將軍」,面對自己的錯誤,事後冷靜下來給予回應比冷暴力或者是指責要好的多。

在說出自己需求前可以先思考:對方做了什麼事情讓我的狀況得到了改善?需求得到了滿足?

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感激和請求:比如說,我看到你推掉應酬回家陪我讓我有不錯的感覺,同時我希望我們在家的時候可以多聊聊天。

少一些 「你怎麼不……」 的表達,多一些 「我感覺,我希望……」 的表達,另一方才能更多感受到你的積極回應。

感情中,你可能有過不下一百次想要分手的念頭,有過不下一百次想要離婚的衝動,有過不下一百次想要逃離的打算。

但是最後十有八九你都是又擦乾眼淚,舒展開緊鎖的眉頭繼續走下去,希望那是愛情和希望戰勝了恐懼和厭煩,而不僅僅出於責任和義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伴侶道歉,最好的回應方式是什麼?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如果單從對錯角度去理解,所有事情的對錯都是我們站在自己立場上去評定的東西,而伴侶是否對這件事情的對錯標準和我們是一致的,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討論方向了。假...

愛情中致命的五招式

美國的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對婚姻持久預測的準確率高達96%,在他的愛情實驗室中,研究出了愛情中最致命的五招式。1.回絕式冷漠必出句:「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戀愛中的冷暴力其實一種...

放下抱怨 讓我們來談談吧!

「誰都不情願成為養育中、或者婚姻中的「孤家寡人」,所以,抱怨總是伴隨著這種不健康的親密關係。我們會衝著對方嘮叨、發脾氣,弄得家裡衝突不斷。也可能覺得心灰意冷,索性不再期待,不再溝通,冷漠相對,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