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離開」?受虐者內心難以啟齒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公眾號:3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家庭暴力問題在近年來越來越受人們關注,其中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在家暴現象中占據較大的比例,而這也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在這個社會的集體潛意識當中,女性身份相對較弱,每當聽到有丈夫虐待妻子的事件時,人們都紛紛質疑妻子為什麼不離開這個魔掌。

或許大部分人聯想到的是妻子的懦弱和自作自受,但研究表明,她選擇忍受虐待是有原因的。

旁人無法理解的選擇

對於婚姻中受到各種方面的虐待這類事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從電視上的新聞報導,網絡上的新聞頭條,甚至是身邊親戚朋友的真實事件都有過類似消息。

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談到她的同事長期處於受虐的生活狀況。

「每天上班都能看到她樸素的打扮,本來三十出頭的女子形象卻像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別說塗搽護膚品,就連基本的溫飽都存在問題。

她家裡有兩個兒女,丈夫沒有工作,基本就是打麻將、酗酒、賭博,整個家庭的負擔都落在她身上,不僅要在家相夫教子,還要在外面打工賺錢。

聽到這裡,我心中萌生了一種憤怒,但還是抑制著情緒耐心地聽朋友講下去。

「更過分的是,她丈夫對她不好,沒收她的工資,每月只給她三四百塊生活費,平時凈是說一些難聽的話挖苦她,不僅會因小事大發脾氣,還時不時對她拳腳相加。

有次看到她的手臂青一塊紫一塊,我們問她怎麼能受得了這種折磨,為什麼不趕快離開這個累贅,她無奈嘆息道:『唉,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其實他也是挺慘的。

』真是可憐!」

「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聽到這裡,我的情緒從憤怒變為疑惑,婚姻中的受虐者究竟是怎麼想的?

斯德哥爾摩症侯群

斯德哥爾摩症侯群指罪犯的被害者對於罪犯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在夫妻雙方之間就是指受虐者在情感上依賴於施虐者,與他共命運,容易受到感動。

朋友所講的案例中的妻子就是屬於這一種心理,這類型的受虐者不是不能離開,而是不想離開。

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會經歷以下四大曆程。

首先受害人會因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施虐者第一次對家人實施暴力就意味著這個家庭、這段關係已經發生變化,或許在婚前,配偶是一個百依百順、溫柔體貼的暖男,但婚後過了一段時間就原形畢露,各種禁錮辱罵、拳腳相加。

這預示著妻子的噩夢即將開始。

原來的相處模式被打破後,受害者就被籠罩在不安的環境當中,身心備受折磨威脅。

被打罵已經不是一兩次的事了,於是受虐者是很害怕施虐者的,就像案例中的妻子一樣,對丈夫充滿了恐懼同時又不敢反抗。

漸漸地,長期被丈夫虐待已成為一種常態,和他長期相處下來,妻子發現除了打罵之外,丈夫也沒有其他更嚴重的威脅,沒有讓她有過生命危險,並對他產生一種同情心。

她會想:作為一家之主,找不到工作,沒有固定收入,自尊心肯定十分受挫。

發泄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的,夫妻多年了,我跟他應該站在統一戰線上。

這是,妻子心裡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懼怕施暴的丈夫了,反而是有一種強烈的、要維護他的慾望。

有了這種同情的想法,她就會出現一些縱容丈夫的行為,給予施害者無形的幫助,例如不逃脫、順從他等,也會給予有形的幫助如向知情者說情,為丈夫找藉口以讓他逃避社會譴責等。

此時的受虐者已經與施虐者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依附關係,受害方心甘情願被施害者虐待,順從、不抱怨,從來就沒有「逃離」這種想法。

為了釋放自己的攻擊欲

除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心理狀態,還有一種就是主動追求家暴的心理。

很不可思議吧?但這是真實存在的。

這一類型的受害者是寄生於施受虐關係,通過被攻擊方式來讓自己內心隱藏的施虐欲得以釋放。

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女孩從小就被灌輸一種乖巧溫順的形象,照顧家人、溫柔待人,她們只能壓抑自己的慾望,獲得「好孩子」的安慰。

但越是抑制自己的不滿,內心就積累得越多憤怒和攻擊慾望。

這種無處釋放的攻擊欲對那種表達攻擊沒有障礙的「壞男人」總會一見鍾情。

也就是說受虐者是通過激怒他人來攻擊自己,隱蔽地釋放自己的攻擊欲,因為點燃別人心中的怒火能讓她間接體驗釋放怒火的快感。

例如一個長期處於受虐的人經常向你控訴她的配偶,你勸她離開這段婚姻,她卻會找出千萬個理由證明她對此無能為力;如果你付諸行動幫助她離開這段受虐關係,比如幫她找個律師起訴離婚,她會調轉矛頭攻擊你,責怪你多管閒事。

這種情況的受虐者也不是不能離開,而是不想離開,不可思議的是她們還會主動追求這種受虐關係。

習得的無助感

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女性是因為不能離開家暴,而不是不想離開家暴。

她們不離開的原因是內心的無助感。

婚姻中的受虐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並不像旁人看的那麼簡單,她們還需要考慮離婚後要面臨的各種現實。

一直依賴丈夫獲得經濟來源的受虐者離開後就喪失了所有基本生活條件,沒有住處,沒有資金,沒有工作,怎樣能在社會繼續生存?除此之外,她們還要考慮孩子的處境,一個破裂的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肯定是消極的,加之,如果喪失了孩子的撫養權,站在一位母親的角度來看,她就失去了未來的希望。

想深一層,受虐者身邊的人除了口頭上勸導她離開之外,很少會有親戚朋友願意給予她實質上的幫助。

而考慮到現今社會,受虐的婦女並不會得到司法支持與相關機構支持。

以上種種情況,受虐婦女都會考慮到,她們在過去的經驗中早已習得無法控制能力的知覺,現實生活中某些事情是她無法控制的,如果輕易放棄這段婚姻,必然會遭遇各種挫折,不僅不能擺脫暴力,還可能受到他人指指點點。

選擇離開,只會帶給受虐者更大壓力,考慮至此,也只能認命了。

不論是不想結束受虐關係,還是不願結束受虐關係,婚姻中的受虐問題都不應該被輕視,了解受虐方的內心秘密,關注長期處於施受虐環境下孩子的心理,是社會需要努力的事。

參考文獻:

1.李雪.婚姻中的施受虐角色.[2017.02.2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01/14/30740048_633057175.shtml

2.豆丁網. 婚姻暴力受虐婦女的依附及習得的無助感之研究.[2012.03.20].http://www.docin.com/p-365987567.html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即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婚姻中的斯德哥爾摩現象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

夜來打罵聲,家暴幾時休?

上周,劉洲成妻子微博發布離婚聲明後,家暴事件持續在發酵,家暴這個社會問題又重新浮現在人們的視野內。熱點只會持續1周,但是對家暴的重視仍有待加強,本機構曾接觸過被家暴的婦女。受虐婦女長期遭受暴力後...

被拐賣的女孩子為什麼基本都跑不掉?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這些被拐賣的女孩可能沒有被買家打罵,為什麼還是說她們遭受了家庭暴力?事實上,家庭暴力並不是局限在身體暴力的層面,還包括性暴力、情緒暴力、經濟暴力、心理暴力等,比如也可以歸為家庭...

律師:搜集家暴證據 離婚仍可獲得美國綠卡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報導稱,近期,受到來自賓州丈夫持續家暴的美國華裔女子阿蓮,幾經波折終於獲得I-360受虐配偶申請批准,等待綠卡審批。陳姓華人移民律師指出,許多移民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