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隱忍必須有點鋒芒,婚姻中的高情商是合理表達感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們慣用冷漠和超理智,很少談論自己內心的感受。

現代人的「空心病」就此形成。

(徐凱文)

中國作為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中心,歷來是禮儀之邦,傳統文化中十分強調隱忍,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好「面子」,對親朋好友皆如此,即便是親密關係中的夫妻,為了維護表面上的「假和諧」,也羞於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夫妻情感表達最重要的形式是語言,當人們表達自己感受時,言語說話方式顯得至關重要。

時常有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是粗線條的「直男癌」: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丈夫成東日作為一家之主,每天的日常是這樣的循環:醉酒回家→對路邊流浪者慷慨施捨→回家與老婆吵架,對孩子瞪眼。

這樣的男人,在外的形象溫文爾雅,風趣幽默,與人為善。

他們寧可對全世界溫柔,也不願意與妻子好好溝通,表達情緒,內心積怨化作不耐煩留給她。

他可以照顧這世界上所有人,但卻唯獨對妻子呼來喝去。

這樣的夫妻溝通惡性循環,「鍋」永遠是自己妻子來背。

他們的人生目標似乎是構築自己的「面子」工程,不惜打腫臉充胖子。

劇中夫妻二人與鄰居家夫妻吃飯,對座姐妹的丈夫為妻子夾菜,而成東日卻搶妻子的飯,讓他自己去盛。

忽視妻子的情感需求,從來不表達,有了情緒爭吵成了唯一解決方式。

劇中成東日夫妻的相處細節,是現實的縮影。

時常有男性嫌棄自己的伴侶太「作」:從來不說自己想買什麼,但送給她的東西卻總是被嫌棄。

許多女性明知自己另一半的某些行為很「渣」,寧可壓抑自己,滿足對方不合理要求也要維持關係,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老好人」,對他人有求必應,即使自己在人際關係里受了委屈也不敢聲張。

你的隱忍必須有點鋒芒,真正高情商的夫妻相處不會以犧牲自己的感受為代價迎合對方。

試問自己:

你有多少次,感到伴侶的言語行為不舒服,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你有多少次,與伴侶看法觀點不同,但還是硬著頭皮按對方意思做事?

你有多少次,因家庭重擔無人分擔卻不向伴侶表達,每天充滿怨氣?

靈魂三問,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實:「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自己造成。

不會表達自己感受,總是妥協退讓,否認自己的合理需求,任由伴侶侵犯自己邊界。

就像是親密關係的毒瘤。


為什麼我老婆總是那麼「作」,有話不直說?

探尋「忽略感受」模式的形成機制

我們在兒童時期開始對事物有了需求,當向父母表達這種需求時長期得不到理解和滿足,父母也不會給Ta機會表達,孩子甚至遭受訓斥,下意識以為是自己不夠好,漸漸地開始學「乖」,變得懂事聽話,痛了不哭,餓了不喊,認為只有自己足夠好了,需求和感受才配得父母的回應。

久而久之,會內化成為一個人固有的情緒處理模式,甚至固化為人格。

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內傷自己,冷漠孤獨,也容易焦慮抑鬱。

這樣的孩子成年後,進入親密關係,戀愛結婚後,往往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真愛,或者在關係里很自卑。

在與伴侶相處中,當想要向伴侶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時,便會「有話不直說」,讓人覺得很「作」

其實,是內心缺乏安全感,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自己即便是被拒絕,也可以此為由處在安全的境地。

武志紅說:「戀愛,其實是將我們在童年與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內在關係模式淋漓盡致地投射到了成年後與愛人的外部關係上來。

這樣的輪迴,就好像原生家庭模式的重現。

「退行」
成為孩童時那個媽媽沒給買「洋娃娃」而傷心流淚的小孩。


為什麼已婚男人寧可在車裡靜坐5分鐘,也不願與妻子交流?

探尋「假面夫妻」形成原因

前段時間有個新詞比較火,叫「假性親密關係」

是指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情侶或夫妻,表面上相敬如賓,實則感情平淡如水甚至名存實亡,他們像其他couple一樣牽手、逛街、看電影、做家務、帶娃……但誰都不想把關係里冰凍三尺的問題拿上桌面。

記得第一季的《脫口秀大會》龐博詼諧又生動地演繹了小區內的男人們在回家前的幾分鐘,在車內安靜沉思,倍感放鬆的情節。

《脫口秀大會》龐博的段子

現實的家庭生活里,不論妻子的「作」,還是老公的沉默,可歸為迴避溝通,都是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老公的沉默,可能同樣來自童年生活的印記。

原生家庭父母的不接納,讓他們萬分勤奮,渴望向他人證明自己,但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與外部世界的不接納,使他們形成內向沉默寡言的性格。

成年建立核心家庭,他們的理想是成為家裡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

他們所期待的完美自我形象與現實中夫妻關係的複雜性相遇,使他們選擇沉默地停留在安全區域,成了彼此照不宣的問題解決辦法。

那麼,夫妻間究竟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一、 覺察感受

Step1:仔細回憶不舒服的情緒感受,並嘗試用語言把它們描述出來。

Step2:阻斷自己用抱怨、批評、指責等變相的情緒表達方式。

當自己準備重複老舊模式的時候,給自己3秒鐘時間停下來。

對不舒服的感覺進行掃描。

比如:

此時此刻,我感覺對我的老公有憤怒情緒,我知道這種感覺很不好,我需要儘快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果我對他發怒,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或者,今天收到老公送的生日禮物很開心,我要將這種開心的感覺分享給他。

在這個時候,可以這樣表達:「老公,收到你的禮物我很驚喜,真的非常開心,有你真好!」既表達自己的感受,又與對方產生二次連接,是一個與伴侶共情的過程。

二、 承認並接納

走入婚姻的兩人原本有諸多不易,多年的感情基礎多少對彼此有一定的包容度,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漸漸丟失了最初的耐心。

因此,當我們發覺對伴侶厭倦嫌棄,甚至有委屈、憤怒的情緒時,我們需要承認:感受存在即合理。

薩提亞說過:「感受的後面還有感受,感受的感受就是決定我們感受的東西。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需要挖掘一個感受背後細化的情緒,比如:與伴侶爭吵而感到憤怒,其實憤怒的背後,是對老公沒能及時關照自己而感到的委屈情緒。

三、 連接

連接在這裡的意思非常像「共情」,通過前面的「覺察-承認-接納」環節,這裡需要進一步升華。

親密關係是一種高級的人際吸引形式,不同於親情友情,更加需要及時的表達和溝通。

傾向於溝通真實感受的夫妻婚姻滿意度較高,他們形成深度了解,共情能力得以提升,實現關係的深層連接,。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羅傑斯)

愛人彼此依賴合二為一,但又要保留一定空間相互獨立。

在向伴侶表達感受時,能設身處地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將心比心地對方,體驗對方的感受,並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

雖然我們知道做到以上很難,經營婚姻也很難,難在探尋一種更成熟的相處方式,祝福幸福牽手的伴侶們都可以一直走下去。


附:薩提亞的小詩

《我和你的目標》

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賞你而不評斷你

和你齊參與而不侵犯你

邀請你而不要求你

離開你而無歉疚

批評你而非責備你

並且

幫助你而沒有看低你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邊得到相同的

那麼,我們就會真誠且彼此潤澤。

(原創聲明:本文為三明治媽媽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圖片皆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吵架才能越吵越愛?

「我實在沒辦法跟他溝通」,這大概是我做情感諮詢以來聽到頻率最高的一句話,短短一句話,包含的卻是豐富的信息量。說出這樣的話,說明抱怨者在意這個跟她溝通的人,且她曾努力嘗試想要去溝通,但多次嘗試後效...

做不到「共情」,夫妻之間的感情永遠不會好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的是共情,什麼是共情呢?共情就是同理心,就是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能力。比如一個人悲傷難過時,需要的其實不是安慰,Ta想要的是你能站在Ta的角度考慮問題,你能想...

親密關係里,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什麼?

-01-無論在哪個國家哪種年齡階段,我們都離不開親密關係,它是我們獲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曾經有一些研究者去採訪了那些即將死亡的人,什麼是他們最割捨不下的,幾乎90%的人都把親密關係放得很靠前。...

成年人說話指南:怎麼說,才是好好說話?

在生活中,因為話趕話,或者語氣、語調問題,詞不達意,引起吵架是很常見的。瑞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天24個小時,兌換成1440分鐘,其中最易引起夫婦爭吵的有8分鐘,分別是早晨臨出門上班的4分鐘,還有...

你們是最親密的陌生人嗎?

當我說到假性親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懵逼,親密還分真的假的?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經歷假性親密,你和另一半生活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一起散步,只是你們淺淺的聊天,禮貌的擁抱。你們似乎沒有踏進...

夫妻之間為什麼無法溝通?這幾個禁忌不能犯!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夫妻朋友們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兩個人之間根本沒辦法好好交流,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樣的情況大多出現在夫妻吵架的時候,因為雙方意見不統一,或者是誰都不願意妥協,夫妻之間怎麼做才能解...

情感挽回:沉默比吵架更可怕

談戀愛有時候吵吵架也不是一件壞事。彼此在生活工作中積累的小情緒在每次吵架中抒發出來或許更有利於兩個人的交往。而且很多時候夫妻間的小吵小鬧本身就是一種增加夫妻親密關係的小情趣。

相愛的婚姻要擅於溝通

戀愛容易,婚姻卻難。吸引一個人,讓一個人愛你不難,難得是兩個人一輩子吸引,互相關愛。婚姻生活矛盾重重多是因為不懂溝通,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衡量對方,自作主張為TA著想。有人出過一個測試題,測試一個...

你的婚姻輸給第三者?三點真相

作者:朱樹男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 文字整理:Nancy-楊 編輯:小野我是幸知在線的一名情感諮詢師,也在北京婚姻登記處做新婚夫妻和離婚夫妻的輔導,包括離婚後雙方的心理危機干預。在我的職業生涯中,...

成都幸福指南針:共情程度,決定了愛的深度!

曾經一位精神科醫生朋友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精神病人,總是以為自己是一朵蘑菇。他每天都打一把傘蹲在馬路邊,不吃不喝,真像一朵蘑菇一樣。醫生想溝通無處入手,於是,他也學他打一把傘,蹲在路邊,一蹲就...